当文字揭开心智:文本分析在心理学的探讨与应用

  • 2024-12-23
  • 高嘉玲
2023第一届「心智与脑科学」 - 心理、神经、与大脑 科普写作征文  C组心理学-优等:政大詹O臻
 
       「你会不会读心术?你会解梦吗?未来是要当心理医生吗?,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身为心理系的学生应该或多或少都被问过,我也曾在家庭聚会中遇过亲戚关心晚辈们的学习状况,问了一圈都能和其他晚辈聊个几句,而当我讲出心理系之后对方就略略点头说个不错后话题便戛然而止。对大众来说心理学似乎是一个包罗万象但又难以触及的学科,网络、媒体的传播更加深了各种对于心理学的刻板印象,那么心理学究竟是什么呢?从定义上说明的话,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式研究人的行为和相关心智历程,因此和人相关的一切就属于心理学探讨的范畴,又可以再细分成工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因此心理学不仅仅关注心理健康和其治疗方法,更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牵涉到的行为决策和与群体间的互动方式。
 
        人类独特于其他物种很大一个特点是源自于语言,有效的表达、沟通能帮助我们传达自己的感受、分享所见所闻、建立文化,甚至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对心理学家来说了解人们如何从话语中获取讯息、感知情绪的背后历程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受限于电脑技术的发展,直到21世纪初,心理学家才开发出电脑化文本分析技术(computerized text analysis),有别于过往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时间才能把讯息量丰富的文本内容(例如访谈逐字稿、观察纪录)依照分析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梳理和评定,由PennebakerBoothFrancis2007所建立的语文探索与字词计算系统(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以下将简称LIWC)能够借由客观的运算在反映个体内在的状态、想法、态度时不会使结果受到个人主观认定的影响。(Pennebaker et al., 2007; Chung & Pennebaker, 2007)
 
        那么这个系统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学者们认为人在语言表达中字词的使用频率可以作为反映个体特定心理特性的语言标记(language marker)(Pennebaker et al., 2003)例如,社会心理学认为若个体主观认定对团体的认可、归属程度越高时,在用词上使用「我们」会多过于「我」(Lin et al., 2016; Tausczik and Pennebaker, 2010)。因此LIWC系统是从词典当中蒐集各种类型的日常用语,再由专人鑑定、归纳为代表不同语文和心理特征的词类(例如「我」属于第一人称代名词、人称代名词、代名词及功能词),再大规模地评定这些词类以确定它们在研究中是足够可靠和有效的。而LIWC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可以将任何文本资料转化成对应的64种词类,反映出该文本所代表的心理特征。譬如夫妻之间的相处中,如果能使用越多的「我们」在讨论彼此相处的问题时,就越能正向地处理问题。(Simmons et al., 2005
 
        而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除了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文本分析之外,资讯科学家们也期望能将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应用在机器人的发展上。目前资讯科学家所研发的文本分析方法是直接透过算法从大量文本中抽取足以代表该文本的特征,也就是说相较于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是固定、事先决定好的词汇系统,资讯科学所采用的词汇会依照文本的内容有所变动,有更高的可能精确掌握文本中上下文句的脉络。例如以贝式统计为基础的隐含狄立克雷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以下将简称LDA),其核心概念为每篇文章是由多个潜在主题所组成的,而每个主题则由不同的文字分配所组成,举例来说有两个学生各写了一篇题目不同的作文,这两篇作文中所使用到的不重复的文字共有100个,那么LDA会根据这2篇文章、2个主题、100个词会进行文章的生成,因此LDA可以帮助心理学家将每个主题中的文字分配透过机率大小进行排序,透过这些词汇了解该主题最符合的概念是什么。(尤译霆,2023
 
        既然如此,文本分析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什么呢?根据卫生福利部的国人死因统计,在11115-2425-44 岁的前五大死因中,蓄意自我杀害(自杀)排名第二,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政府也在112年八月推动年轻族群心理健康方案,提供15-30岁的族群每人3次的心理谘商补助,鼓励有需求的个体们勇于求助。在自杀防治中,电话辅导则扮演了关键角色,其立即性有助于降低来电者当下的自杀意念,确保匿名性以减少社会情境所带来的压力,同时减轻来电者的经济负担。(南玉芬,2010)而电话辅导也提供文本分析新的应用方向,将来电者的对谈内容经过专业的心理团队听写成文本,并请专家依照个案的自杀意念进行分类建立资料集。这些资料集则能借由前述所谈论到的方法进行资料处里,预测自杀意念风险并归类可能影响自杀意念的心理表征(王中伶,2022)。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透过文本分析了解高自杀意念的个体在电话对谈时较有可能出现的词汇内容,帮助相关人员及时辨识并给予协助。这类型的研究尚在发展的阶段,但目前的结果足以证明其可行性,不仅能帮助在自杀防治的体系中更早发现来电者的需求,也能有效地支援相关心理人员的工作,让理论化为现实为大众的心理健康作出更多实质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中伶(2022)。生命专线对谈自适应重点萃取进行自杀意念分析〔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政治大学资讯科学系。
尤译霆(2023)。文本情绪推论:开放式与封闭式词汇分析〔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政治大学心理学系。
南玉芬(2010)。电话辅导于自杀防治的成效与限制。台湾社会工作学刊,(8)157-207https://doi.org/10.29814/TSW.201001.0005
卫生福利部统计处(2023)。111年死因统计结果分析。 https://www.mohw.gov.tw/cp-16-74869-1.html
Chung, C., & Pennebaker, J. (2007). 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of Function Words. In K. Fiedler (Ed.), Social communication, 343–359. Psychology Press.
Pennebaker, J. W., Booth, R. J., & Francis, M. E. (2007). 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 LIWC [Computer software]. Austin, TX: LIWC.net.
Simmons, Rachel A., Peter C. Gordon, and Dianne L. Chambless. (2005). “Pronouns in Marital Interaction: What Do ‘You’ and ‘I’ Say About Mari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932– 936.